<
g55n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重生七零卖大菜,人生赢家定是我 > 重生七零卖大菜,人生赢家定是我 第58节
    听着打谷机轰隆隆的声音响彻云霄,再配上孩子们不怎么整齐但是气势十足的背诗声。

    这割稻子的、收稻子的、挑稻子的、捡谷子的、哪怕是远在打谷场的人,都莫名其妙觉得干劲十足,今年是个丰收年呀,明年孩子们能吃更饱了,再好好读书,这日子不就是是越过越有盼头吗!

    秋收能持续将近半个月,这半个月的工分是真不好赚,白天割稻子打谷,晚上还得接着摞稻草。

    打下来的谷子还得晒,妇女同志们天不亮就得拎着钉耙去翻晒谷子,要是遇到天气不好的时候,还得抢着收回仓库,淋了雨得发霉。

    还好今年老天爷赏脸,这几天都没下雨,秋天的日头好,三四天功夫晒谷就能结束,然后就是大家最期待的称重了。

    盼了一年,那一大筐一大筐的谷子装袋上称,边上的计数员抱着重量,等所有的收成重量算出来后,就要把该交公粮的那一部分堆到角落。

    等明天,男人们会架着牛车,扛着扁担去镇上粮站交粮,而剩下的,就是属于他们生产大队自己的了,也属于整个四河村的村民。

    “队长,啥时候能分粮啊?”

    有人已经等不及了,蹲在仓库边上看着那小山高的谷袋,只想扛回家蒸碗新米吃吃了。

    “啧!急什么!”林富强拿着本本子正在写写画画的,“总得等会计算好能分配的量吧,还要扣除种子、饲料、储备粮呢!是你家的米它自己不会跑!”

    【第109章第109章明年肯定会更好的】

    四河村是个大村,生产大队里每个小队长那都有本本子,叫小队劳动手册,记录着自己小队队员每天上下工的时间,请假时间和干活内容,以及有没有偷懒耍滑要扣工分情况。

    这些定期都会拿去大队里的工分记录员那里一起统计,并且定期公布每个人这段时间所获得的的工分。

    男人们通常干的都是劳动强度最大的活,所以工分也会多一点,青壮年男人们出工一天的标准分是10分,女人则是7-8分,老弱病残5分,非农忙时间,12岁以下的小孩不要。

    秋收结束,差不多也快到12月了,生产队就要开始决算,一个生产队一年的收入包括农业收入、牧业收入、副业收入、其他收入。

    支出有这几项加上管理费支出。总收入减去总支出,除以总工分,就是每个工分值。

    秋收后,确定可用于分配的粮食总量,再根据每个上工的劳动力所获得的工分总数,计算出每个工分可以兑换多少粮食。这个兑换比例通常是固定的,但有时也会根据当年的粮食收成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在兑换比例确定后,村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工分数在生产大队里的粮站领取相应数量的粮食。

    林国庆最近每个月都要请两个半天假,虽然不请假的另一个半天还是有很努力干活的,但工分还是被扣掉了35个。他和沈春花两人一年加起来的工分大概是600个左右。

    一个7口之家,如果有4个人上工,勤勤恳恳,一年四季每天都不缺勤,到年底就能挣900到1200个工分左右。再扣除口粮款、油籽款,以及平时每月分点东西的款项,到最后差不多还能分到一百块钱。

    如林玉兰家人口那么多人的,也算是有6个在上工的了,马德祥是会计,还有另外200工分的补贴。

    像林国庆他们这样的7口之家,只有2个劳动力的,其实挺少见的,梁生娣以前没在外面上山下河的时候,他家是真的只能刚好吃完用完。

    不过现在问题就不大了。

    林国庆夫妻俩往年年底换完粮后大概还能剩个四十块钱出头,平时每月村里还能分点红薯土豆啥的,这样掺着吃还不够,要再想办法去换粮票买粮食。

    今年有了食品站的粮票补给,每天早上一顿稀饭,中午不吃食堂的人就吃红薯或者馒头,晚上一顿白米饭管饱,下半年的红薯多出来的甚至都喂鸡了。(梁生娣直呼暴遣天物)

    两人商量着,留下50块钱的工分,剩下的全部换粮。大米、还有早就进仓了的小米,都按照比例换了一些。

    梁生娣踩着三轮车坐在外面,四个孩子全部围在她身边,没一个人爬上去的,就等爹妈搬着粮食出来一起运回家。

    林国庆和沈春花一袋袋的往上扛,没有人敢扔,都放的小心翼翼的,万一漏了咋办?这可是已经扣了工分了的,队里可不会补你,掉一粒都是浪费。

    沈春花擦了把汗,只觉得嗓子冒烟,朝梁生娣挥挥手,“妈,国庆在这里看着,咱先回去把这十几袋去卸下再来吧。”

    这里一袋差不多25公斤,十二三袋粮食都能有300公斤开外了,她觉得梁生娣要骑不动了。

    梁生娣本来想说再放几袋呀,这可是三轮车!

    结果踩了踩脚蹬,感受了一下后边的重力和阻力,她也咽了咽口水,“走走走,回家。”

    林淑英牵着弟弟妹妹的手还在往粮站仓库里面张望,企图找到他们老爹的位置,无果,回头喊妈妈,

    “妈妈,我和弟弟一起是不是也可以抬一袋走啊?”能抬一袋是一袋,早点搬回家一袋也能早安心一袋不是?

    沈春花正把一袋米扛在肩头,鬓间流下一滴汗,没手擦了,滑得她直痒痒。视线扫过大囡和老二,哭笑不得,

    “你俩?别以为你俩加起来重量能超过一袋米,就觉得自己可以了。”

    林书超在另一边挺挺自己的小肚子大声说道,“还有我!”小老三表示别漏了自己。

    “好的好的,还有你,”沈春花敷衍两句,都没力气笑了,挥挥手,“等你们有爸爸胸口高了再说吧,淑英啊,看着点弟弟妹妹,别落下。”

    林淑英嘟了嘟嘴,和二弟对视一眼,对于还帮不上大人的忙有点灰心,

    “那你要是累了,就把米袋子放下来,我和弟弟能抬一段路也是一段路!”

    “好好好,累了交给你们。”

    ……

    乡间村道上,都是挑着担子,扛着粮袋的人,这种时候往往都是全家一起出动,大家个个满头大汗,却又眉开眼笑的。

    梁生娣的三轮车在这种时候就特别显眼,老太太咬着牙往死里用劲踩,偏生还能挤出一脸的笑,给人羡慕坏了。

    “春花,我还是第一次看见我妈出来来搬粮啊!你们这三轮买的正正好,这得省多少力气啊!”

    林玉兰其实还在哺乳期,但搬粮食这种大事,她还是出来干活了。九妮就先让五妮六妮看着了。

    除了马德祥是会计,这会儿正在队里忙着,她家一共出动了7个人搬粮,三妮四妮还小一点,两个人抬一袋。其他每人自己扛着走。

    对着大姑嫂,沈春花也没给老太太留啥面子,咧着干巴巴的嘴唇笑着回应,

    “是啊,早知道妈能动起来,前两年就算勒紧了裤腰带,我也得把这车买了哈哈……”

    一会儿我们家拉好了,就把车骑去你们家,你们也用三轮拉几趟,能省不少力气和时间……

    ……那我就不跟你客气了……

    这有啥好客气的……

    边上王金桂也在和自家男人嘀咕着,

    “哎呦,改明儿,咱也攒钱买辆三轮呗,这一趟粮袋的,咱得背到啥时候啊……”

    “一辆三轮都能盖半间小屋了,你可真敢想,一年也就挑了那么一次,我倒是想挑一礼拜都挑不完,那是好事知不知道!”

    “你要是三轮车能一礼拜运不完,那才叫好事!”

    “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还三轮车运一月,你要用大米糊屋顶啊?美得你!”

    ……

    即便有三轮车,她们也来回了四五趟,最后一趟是夫妻俩一人扛一袋跟在三轮车后慢慢走,梁生娣骑车都骑累了,边踩边吐舌头,腿还不住的打颤。

    沈春花看向前方婆婆的背影,眯着眼笑。“我都不记得去年是怎么搬回去的了。”

    “我俩搬了一天才搬完呀。”林国庆脱口而出,然后看着前面,也乐了,“今年咱家最大的收成,怕不是这一年的粮食,也不是三轮车,而是咱妈开始干活了。”

    “是啊,明年肯定会更好的。”

    【第110章第110章忙不死她】

    秋收完后就进入农闲时间了,大家每天睡饱了再去生产队里点个卯报个道,整理整理田间地头,顺便蹭个食堂的饭,下午早早回家,就要开始准备过冬了。

    林国庆这个月都没去省城,已经有好几拨人来明里暗里的来问了,顺便还要多啐两句马凤娟,表示他们从没怀疑过林国庆赚差价这种事,

    一年到头,谁家没有养几只鸡鸭的,就是为了过年前能赚一笔小的,置办置办年货,扯块布做新衣。

    本来想着省城食品站给的多,今年或许能多赚几毛,结果马凤娟硬来那么一出,林国庆如果真的撂挑子不干,那村里大家伙想卖点农产品换钱,要么就继续去镇上的供销社,少赚几分,要么,就自己跑省城去。

    自己跑省城绝对不划算,前两天有人还真去过了,累死累活一天不说,一共没几斤蛋,碎了好多个,给那老爷子一路哭着回来。

    两边都不是他们想要的,所以还得继续上门说好话。

    连林富强都忙里抽空,上门来了两趟,问林国庆是不是还在介意那天马凤娟的胡言乱语。

    “你就当她是个疯婆子,她的话别往心里去,该干嘛干嘛是吧,要是因为这个影响到了你们自己的……哎呀,那我真是都没脸跟你称兄道弟了。”

    林国庆也没有说是惦记着秋收的事情,只说知道了,这两天正打算去一趟,林富强这才安下心来。

    这事儿怎么说呢,就算林国庆真的从中间赚了不止粮票的差价,只要事情不摆到明面上来,大家都会当做不知道的,毕竟这事儿双方都有得到好处。

    也就马凤娟那蠢的,一定要整一出大家都不痛快的事情来,惹惹众嫌。

    林国庆在吃完两顿新米之后,便开始整理篮筐和蛋架,把人家送上门的鸡鸭鹅蛋啥的都整齐码好。

    你还真别说,他们这一趟趟省城来来回回的,蛋一个都没破,梁生娣这手编织手艺觉得起到了大作用。

    “妈,你上次不是说想吃笋干老鸭煲?”林国庆边理东西边随口问道,“要不今晚上我带只回来,明天吃?”

    鸭子要老一点的吃起来才香,院墙后面鸭棚里的鸭都还没开始下蛋呢,更别说吃了,要吃还是得在外面买。

    梁生娣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来,“你还记得啊!”

    她那天笋干晒完收进的时候就想说了,但那会儿开始正式秋收了,这两人每天累死累活的回家,沈春花烧饭的手都在抖,她还真没好意思说,今天可是林国庆自己提的。

    “要吃!你买的肥一点!”

    “要不买索性买两只回来吧?”沈春花听到母子俩的对话,想了想也插了一句,下一秒她就发现梁生娣眼珠子里的自己正在发光。

    沈春花憋着笑,“买两只,一只直接做老鸭煲吃,还有一只我宰了做酱鸭,等过年的时候就可以吃了。”

    吴越大地的饮食文化,离不开两个字,一个酱,一个霉,都是穷苦老百姓们千百年来传下来,便于食物在没有高科技冷藏手法时还能长久储存的方法。

    上次稻田里摸的那些鱼,他们自己吃了一些,卖了一些,还有一些早就被沈春花做成了酱鱼干,这会儿已经晾好收进灶间挂着了,要吃了就切一半放进锅里蒸一下。

    这两天天气好,要做酱货得赶紧,谁知道后面会不会下雨下雪的。

    想到这,沈春花又去抽屉里看了看钱,好吧,空了。

    都一个月没去省城了,家家户户都攒了好多蛋,都想让林国庆给带过去,钱都垫出去了,甚至不够,本子上记了好多名字,等回来了再给钱。

    “你就先买两只鸭回来吧,其他的再说。”

    林国庆点点头,把一筐筐的清点好的蛋抬到车上去,粗略估计应该有两三百斤,“那我先去了,这次估计有好多粮票能拿,我都不换了,直接带回来。”

    沈春花挥挥手,让他早去早回,自己这边还带扛着谷袋去碾米。

    再过十天村里就要打年糕了,她要赶紧把自己的量算好,大米小米糯米都碾出来备着才行。

    还要做冬衣,忙不死她!

    ***

    时隔大半个月再见到林国庆,庄志杰看到那一车的蛋,脸都笑成了菊花,

    “国庆同志,我正盼着你来呢!再过一礼拜就要高考了,我们这蛋天天售罄!你这是给回了波大血啊!”

    林国庆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的一脸憨厚,